《杂诗·近寒食雨草萋萋》是一首充满思乡之情的古诗,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在异乡漂泊时对家乡的深切怀念。诗中描绘了寒食节前后春雨绵绵、草木繁茂的景象,借此引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
原文:
近寒食雨草萋萋,
著麦苗风柳映堤。
旧里不知归去路,
残阳照影落空溪。
翻译:
接近寒食节的雨水让草地变得茂盛,
风吹麦苗,柳树倒映在河堤上。
故乡已模糊不清,不知归家的路在何方,
夕阳的影子落在空荡荡的小溪边。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开头“近寒食雨草萋萋”描绘了寒食节前后的天气和环境,春雨连绵,草木生长旺盛,展现出春天的生机。然而,这种生机并未带来诗人内心的喜悦,反而更衬托出他身处异乡的孤独。
“著麦苗风柳映堤”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的景象,风拂麦田,柳条轻摇,一切显得和谐美好。但在这美好的景色中,诗人却感到无处安放自己的心绪,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后两句“旧里不知归去路,残阳照影落空溪”是全诗的高潮。诗人回忆起故乡,却发现自己已迷失在归途之中,内心充满了迷茫与惆怅。夕阳的余晖洒在空荡的溪水之上,仿佛映照出他孤独的身影,也象征着他对未来的不确定与对过去的留恋。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道路的感慨。它不仅是一首写景诗,更是一首情感真挚、富有哲理的抒情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