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和学习压力的增加,青少年近视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为有效遏制近视的发生和发展,学校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应高度重视视力保护工作,制定并落实科学、系统的预防措施。
首先,学校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近视危害的认识。通过主题班会、健康讲座、宣传栏等形式,向学生普及科学用眼知识,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例如,讲解正确的读写姿势、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等,帮助学生树立“爱眼护眼”的意识。
其次,优化教学环境是预防近视的重要环节。学校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确保教室采光充足、照明良好,课桌椅高度适配学生身高,减少因光线不足或坐姿不当导致的视力疲劳。同时,定期检查学生的视力情况,建立视力档案,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此外,合理安排课程与作业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也是预防近视的关键。学校应严格执行“双减”政策,控制学生每日用眼时间,鼓励学生课间进行户外活动,保证每天至少一小时的阳光照射,有助于调节眼部肌肉,缓解视觉疲劳。
最后,家校合作是推动近视防控工作的重要保障。学校应通过家长会、微信群等方式,向家长传达科学护眼知识,提醒家长关注孩子的用眼习惯,避免孩子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共同营造有利于视力健康的家庭环境。
总之,预防近视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共同努力。只有通过科学管理、宣传教育和持续改进,才能切实降低青少年近视发生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