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的创作背景、音乐风格及歌词内容,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和节奏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仿、演唱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体现的民族风情与生活气息,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掌握歌曲的旋律与节奏,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情感。
- 难点:准确把握歌曲中的方言唱法与民族风格,体会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准备:
- 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音频)
- 歌谱资料
- 教学课件(含歌词、背景介绍等)
- 学生分组练习材料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听过带有地方特色的歌曲?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随后播放《赶圩归来啊哩哩》的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与节奏,引发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15分钟)
- 背景介绍:讲解《赶圩归来啊哩哩》的创作背景,该歌曲是根据云南彝族民歌改编而成,反映了当地人民在集市上买卖、交流的生活场景。
- 歌词解析:逐句分析歌词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民俗文化和生活情趣。
- 音乐特点:介绍歌曲的曲调、节奏、节拍以及演唱方式,强调其民族特色与地域风格。
3. 模仿与学唱(20分钟)
-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注意发音、节奏和情绪表达。
- 分组练习,鼓励学生用方言或接近方言的方式进行演唱,体验歌曲的独特韵味。
-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提升整体演唱效果。
4. 拓展与延伸(10分钟)
- 组织学生讨论:如果让你为这首歌编一段舞蹈,你会怎么设计?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民歌或民俗活动,增强文化互动与交流。
5. 总结与作业(5分钟)
-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歌曲的文化价值与艺术魅力。
- 布置作业:听赏其他少数民族歌曲,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赶圩归来啊哩哩》,不仅提升了他们的音乐素养,也加深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今后可进一步结合地方文化资源,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
六、板书设计:
```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
---------------------------------------
一、教学目标
二、重点与难点
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2. 新课讲授
3. 学唱练习
4. 拓展延伸
5. 总结作业
五、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