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以婉约清丽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景色,语言含蓄而富有韵味。其中,《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其代表作之一,展现了词人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悟。
一、原文
> 槛菊愁烟兰泣露,
>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 明月不谙离恨苦,
> 斜光到晓穿朱户。
>
> 昨夜西风凋碧树,
>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欲寄彩笺兼尺素,
> 山长水阔知何处?
二、阅读理解题与答案(原创)
1. 请简要分析“槛菊愁烟兰泣露”一句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答:该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将“菊”和“兰”赋予人的情感,“愁烟”、“泣露”形象地描绘出秋日庭院中花卉在薄雾与晨露中显得凄凉哀婉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孤寂冷清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忧郁的感情基调。
2. “明月不谙离恨苦”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这句诗表面上写明月不懂得人间离别的痛苦,实则借景抒情,表达出作者因离别而产生的深切哀愁。月亮的无情反衬出人的有情,增强了词中情感的张力。
3.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答:此句是词的高潮部分,表现了主人公孤独登高远望的情景,象征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道路的迷茫。它不仅深化了离愁别绪,也引出了下文的“欲寄彩笺”的无奈与惆怅。
4. 结合全词,谈谈你对“山长水阔知何处”一句的理解。
答:“山长水阔”形容路途遥远,而“知何处”则表现出词人对所思之人去向的茫然与无助。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在离别之后的深深牵挂与无法传递思念的无奈,体现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
三、赏析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一首典型的婉约词,通过对秋日景象的描写,传达出深沉的离愁别绪。词中意象丰富,如“槛菊”、“兰泣露”、“明月”、“西风”等,均带有浓厚的象征意味,营造出一种凄美哀婉的意境。
全词情感层层递进,从初秋的萧瑟到夜晚的孤寂,再到登高远望的迷茫,最后以“山长水阔知何处”收尾,情感达到顶点。这种由景入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使整首词充满了浓郁的抒情色彩。
此外,晏殊善于用自然景物来寄托内心情感,使得作品既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意味。他笔下的离别并非单纯的悲欢离合,而是对人生无常、命运难测的深刻体悟。
四、结语
晏殊的这首《蝶恋花》以其细腻的描写、含蓄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成为宋词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示了晏殊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人生、爱情与命运的思考。读之令人回味无穷,余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