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浮力》练习题及答案】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浮力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不仅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密切相关,也是力学部分的重要内容之一。掌握浮力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有助于理解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的运动规律。
以下是一些关于“浮力”的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帮助同学们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解题能力。
一、选择题
1. 一个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取决于( )
A. 物体的密度
B. 物体的质量
C. 液体的密度
D.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答案:D
2. 当一个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 )
A. 大于物体的重力
B. 等于物体的重力
C. 小于物体的重力
D. 无法判断
答案:B
3. 一个铁块和一个木块体积相同,同时放入水中,铁块下沉,木块漂浮,说明( )
A. 铁块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B. 木块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C. 铁块的浮力更大
D. 木块的浮力更小
答案:A
二、填空题
1.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__________的重力。
答案:排开液体
2. 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该物体__________所受的重力。
答案:排开液体
3. 一个物体在液体中下沉,则它受到的浮力______其重力。
答案:小于
三、简答题
1. 为什么轮船能够浮在水面上?
答:轮船虽然由金属制成,但它的形状设计使得整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此能漂浮在水面。
2. 潜水艇是如何实现上浮和下潜的?
答: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如向水舱注水或排水)来调整浮力与自身重力的关系,从而实现上浮或下潜。
四、计算题
1. 一个体积为500 cm³的物体完全浸入水中,求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g=10 N/kg,ρ水=1.0×10³ kg/m³)
解:
V = 500 cm³ = 0.0005 m³
F浮 = ρ水 × g × V = 1.0×10³ × 10 × 0.0005 = 5 N
答案:5 N
2. 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称重为10 N,在水中称重为6 N,求该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解:
F浮 = 空气中重力 - 水中重力 = 10 N - 6 N = 4 N
答案:4 N
总结:
浮力是初中物理中非常基础又实用的知识点,理解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以及相关计算方法,对于提高物理成绩和解决实际问题都非常重要。希望以上练习题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巩固这一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