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及教案+实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的重要环节。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围绕“讲民间故事”这一主题展开,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讲述、倾听和交流,提升语言组织能力与表达技巧,同时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能够清晰、有条理地讲述一个民间故事,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表达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掌握讲述民间故事的基本方法,能够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
- 难点:如何在讲述中加入细节描写,使故事更吸引人,同时注意倾听他人的讲述并给予适当反馈。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相关民间故事素材(如《牛郎织女》《孟姜女》等)、多媒体课件、评价表。
- 学生准备:提前阅读或听讲一个民间故事,做好讲述准备。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入:“同学们,你们听过哪些民间故事?这些故事有什么特点?”通过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讲民间故事”。
(二)讲解要点(10分钟)
教师通过PPT展示几个典型民间故事片段,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的结构、语言风格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将一个故事讲得生动有趣。
(三)示范讲述(5分钟)
教师选取一个经典民间故事进行示范讲述,边讲边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节奏、语气的变化以及情节的铺垫,让学生初步感知口语表达的技巧。
(四)学生实践(20分钟)
1. 分组练习: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民间故事进行讨论,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进行讲述。
2. 轮流讲述:每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讲述,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在结束后进行简短点评。
3.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之间互相提问、补充,营造轻松愉快的交流氛围。
(五)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强调口语表达中“说清楚、说生动、说完整”的重要性。同时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简短的口语交际反思日记。
五、课堂实录(节选)
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讲好一个民间故事。大家有没有自己喜欢的故事?
学生A:我听过《白蛇传》,觉得特别感人。
教师:那你能试着讲一下吗?
学生A:从前,有一条白蛇,她变成人形,和许仙相爱……(讲述过程中略显紧张,语速较快)
教师:你讲得很好,但可以试着放慢语速,让听众更容易听懂。还有谁想试试?
学生B:我可以讲《愚公移山》。我觉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怕困难,要坚持。
学生C:我觉得你可以加上一些动作或者表情,这样会更生动。
教师:非常棒!大家不仅学会了讲,还学会了听和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目标。
六、教学反思
本次口语交际课以“讲民间故事”为主线,通过听、说、评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但在时间安排上稍显紧凑,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今后可考虑增加更多互动环节,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口语交际的技巧,也能让他们在讲述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