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沧浪亭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舜钦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沧浪亭的景色与作者的心境,展现了作者在仕途失意后寄情山水、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本文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也常被选入语文教材中作为阅读理解的材料。
一、阅读理解题
1. 《沧浪亭记》的作者是谁?
答: 苏舜钦。
2. 文章开头提到“余因得观于吴之都”,这里的“吴”指的是哪个地方?
答: 吴,指古代吴国或吴地,即今江苏一带,尤其是苏州地区。
3.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句话出自何处?
答: 出自《楚辞·渔父》,原为屈原所作,后被苏舜钦引用,表达其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4.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 作者通过描写沧浪亭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在仕途失意后的豁达心境,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5. “吾闻古之贤人,其志也远,其行也洁,故能成其大。”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答: 我听说古代的贤人,他们的志向远大,行为高洁,因此能够成就伟大的事业。
二、简答题
1. 请简要概括《沧浪亭记》的主要内容。
答: 本文讲述了作者在苏州游览沧浪亭的经历,通过对亭子周围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
2. 文中“予乃作亭于其上,名之曰‘沧浪’”中的“予”指谁?为什么他要给亭子取名为“沧浪”?
答: “予”指苏舜钦本人。他取名为“沧浪”,是因为“沧浪之水”象征着清澈与纯净,同时也暗含了他对高洁人格的追求。
3. 文章结尾说:“吾将买田于东,以终老焉。”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人生理想?
答: 这句话表明作者希望远离尘世喧嚣,归隐田园,过一种宁静、安详的生活,体现了他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
三、赏析题
1. 结合全文,分析《沧浪亭记》的语言风格。
答: 本文语言清新自然,文笔流畅,富有诗意。作者善于运用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描写,如“风月无边,江山不老”,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同时,文章情感真挚,体现出作者内心的沉静与超脱。
2. 文章中引用《楚辞》中的句子有何作用?
答: 引用《楚辞》中的句子,既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也深化了主题,表达了作者对高洁人格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四、拓展思考
1. 如果你是苏舜钦,在仕途受挫后,会选择像他一样归隐山林,还是继续奋斗?为什么?
答: (开放性题目,可根据个人理解回答)
2. 你认为现代人是否也需要“沧浪之水”的精神?为什么?
答: 是的。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被物质与名利所困扰,保持一颗“沧浪之心”,即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对于缓解压力、提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五、参考答案(部分)
| 题号 | 答案 |
|------|------|
| 1 | 苏舜钦 |
| 2 | 江苏一带,尤其是苏州 |
| 3 | 《楚辞·渔父》 |
| 4 | 豁达、淡泊、向往隐逸生活 |
| 5 | 古代贤人志向远大,行为高洁,才能成就大事 |
结语:
《沧浪亭记》虽短,却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它不仅是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面对困境时的处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