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传原文与翻译】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李白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他以豪放不羁的性格、飘逸洒脱的诗风,被誉为“诗仙”。《李白传》是后人对他生平事迹的记载,虽非出自本人之手,却为我们描绘了一位才华横溢、个性鲜明的诗人形象。
一、原文
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其先隋末徙家蜀中。少有逸才,志气宏放,好纵横之术,喜任侠。年十五,已能属文。尝游峨眉山,见异人,授以剑术。遂弃儒业,游四方,结交豪杰。天宝初,召入翰林,供奉禁中。然性情疏狂,不拘礼法,为权贵所忌,终不得久留。后放还,浪迹江湖,饮酒赋诗,自得其乐。卒于当涂,年六十二。
二、翻译
李白,字太白,原籍陇西成纪,他的祖先在隋朝末年迁居蜀地。少年时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志向远大,性格豪迈,喜欢纵横之术,崇尚侠义精神。十五岁时,已经能够撰写文章。他曾游览峨眉山,遇到一位奇异之人,传授给他剑术。于是他放弃了儒家学业,四处游历,结交各地豪杰。唐玄宗天宝年间,被召入翰林院,担任宫廷侍奉之职。但他性格放纵不羁,不拘泥于礼节,因此受到权贵的排挤,最终未能长期任职。后来被遣返回乡,漂泊于江湖之间,饮酒作诗,自得其乐。最终在当涂去世,享年六十二岁。
三、赏析与解读
《李白传》虽篇幅不长,但生动地刻画了李白的性格与人生轨迹。他不仅是一位诗人,更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诗歌风格自由奔放,情感真挚,常以自然景象寄托内心情感,展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从文中可见,李白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士大夫,他追求的是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脱。他不屑于官场的虚伪与束缚,宁愿在山水间寻找心灵的归宿。这种人格魅力,正是他深受后人敬仰的原因之一。
四、结语
《李白传》虽然简略,却足以让我们窥见这位伟大诗人的风采。他的一生,是诗与酒交织的一生,是自由与孤独并存的一生。正如他在诗中所写:“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自信与豁达,正是李白留给后世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