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精选范文 >

《悲士不遇赋》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2025-07-23 23:56:56

问题描述:

《悲士不遇赋》译文、原文、翻译对照,急!求解答,求别让我白等一场!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3 23:56:56

《悲士不遇赋》译文、原文、翻译对照】一、原文

《悲士不遇赋》是汉代著名文学家司马迁所作的一篇抒发个人情怀与对社会现实不满的赋体文章。全文情感深沉,语言凝练,表达了作者在仕途坎坷、理想受挫时的悲愤与无奈。

以下是《悲士不遇赋》的原文:

> 余尝游于楚,观其山川之秀,风俗之美,而未尝不叹世道之衰也。盖君子之道,贵乎自修,而小人之行,易于逐利。夫士之不幸,非独其才之不足,亦有其时之不遇也。昔者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屈原忠而见弃,投江自尽。彼皆贤者,而不得其志,岂非天命哉?

> 吾虽不敏,少怀大志,欲以文章立身,以道德济世。然时运不济,屡遭贬斥,徒劳心力,空负壮怀。今居草野,日夕思之,惟有长吟以寄意耳。

> 嗟乎!士之不遇,可悲也夫!生不逢时,才不为人知,志不遂愿,心不释然。吾虽不材,然亦不甘于沉沦。愿后之览者,能识吾心,怜吾志,而不以吾为愚也。

二、译文

我曾经游览楚地,看到那里的山川秀丽,风土人情淳厚,但常常感叹世道的衰败。君子之道,贵在自我修养,而小人行为,却容易追逐私利。士人的不幸,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才能不足,而是因为时代不给予他们机会。

从前有伯夷、叔齐,他们坚守节操,不愿吃周朝的粮食,最终饿死在首阳山;屈原忠诚却被抛弃,投江而亡。这些人都是贤德之人,却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难道不是天命吗?

我虽然不够聪明,但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希望能凭借文章立身,用道德来帮助世人。然而时运不济,多次遭到贬谪,白白耗费心力,空负壮志。如今隐居乡野,日夜思索,只能通过长声吟诵来寄托情感。

唉!士人遭遇不顺,真是令人悲伤啊!生不逢时,才能不被世人所知,志向无法实现,内心难以平静。我虽然无才,但也绝不甘心沉沦。希望后来的读者能够理解我的心意,怜惜我的志向,不要认为我是个愚蠢的人。

三、翻译对照解析

| 原文 | 译文 |

|------|------|

| 余尝游于楚,观其山川之秀,风俗之美,而未尝不叹世道之衰也。 | 我曾经游览楚地,看到那里的山川秀丽,风土人情淳厚,但常常感叹世道的衰败。 |

| 盖君子之道,贵乎自修,而小人之行,易于逐利。 | 君子之道,贵在自我修养,而小人行为,却容易追逐私利。 |

| 夫士之不幸,非独其才之不足,亦有其时之不遇也。 | 士人的不幸,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才能不足,而是因为时代不给予他们机会。 |

| 昔者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屈原忠而见弃,投江自尽。 | 从前有伯夷、叔齐,他们坚守节操,不愿吃周朝的粮食,最终饿死在首阳山;屈原忠诚却被抛弃,投江而亡。 |

| 彼皆贤者,而不得其志,岂非天命哉? | 这些人都是贤德之人,却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难道不是天命吗? |

| 吾虽不敏,少怀大志,欲以文章立身,以道德济世。 | 我虽然不够聪明,但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希望能凭借文章立身,用道德来帮助世人。 |

| 然时运不济,屡遭贬斥,徒劳心力,空负壮怀。 | 然而时运不济,多次遭到贬谪,白白耗费心力,空负壮志。 |

| 今居草野,日夕思之,惟有长吟以寄意耳。 | 如今隐居乡野,日夜思索,只能通过长声吟诵来寄托情感。 |

| 嗟乎!士之不遇,可悲也夫! | 唉!士人遭遇不顺,真是令人悲伤啊! |

| 生不逢时,才不为人知,志不遂愿,心不释然。 | 生不逢时,才能不被世人所知,志向无法实现,内心难以平静。 |

| 吾虽不材,然亦不甘于沉沦。 | 我虽然无才,但也绝不甘心沉沦。 |

| 愿后之览者,能识吾心,怜吾志,而不以吾为愚也。 | 希望后来的读者能够理解我的心意,怜惜我的志向,不要认为我是个愚蠢的人。 |

四、总结

《悲士不遇赋》不仅是一篇抒发个人情感的文章,更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它反映了古代士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以及面对命运不公时的无奈与坚持。通过这篇赋,我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内心的痛苦与坚定,也更能体会到“士”这一群体在历史长河中的艰难处境。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种“士不遇”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去理解和传承。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