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哭晁卿衡》诗歌鉴赏】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浩瀚星河中,李白无疑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他的诗风豪放飘逸,情感真挚,语言瑰丽,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哭晁卿衡》这首诗,正是他在悲痛与思念中写下的深情之作,寄托了他对友人晁衡(即阿倍仲麻吕)的深切哀悼与怀念。
《哭晁卿衡》全文如下:
> 日本晁卿辞帝都,
> 征帆一片绕扶桑。
> 明月不归沉碧海,
> 白云愁色满苍梧。
这首诗虽短,却字字含情,句句动心。全诗四句,结构紧凑,意境深远,展现了李白对友人离世的悲痛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日本晁卿辞帝都”,点明了晁衡的身份与离别的情景。晁衡是日本遣唐使之一,曾在唐朝为官,后因故返回日本。李白在长安时曾与他相识,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此句不仅交代了晁衡离开长安的事实,也暗含了诗人对这位异国友人的不舍之情。
第二句“征帆一片绕扶桑”,描绘了晁衡乘船远行的画面。“扶桑”是古代中国对日本的称谓,这里既是对晁衡归国的描述,也象征着一种遥远的距离与无法触及的思念。诗人用“征帆一片”来表现晁衡离去的孤独与渺小,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惆怅。
第三句“明月不归沉碧海”,这是全诗中最富有象征意味的一句。明月常被用来寄托思念与希望,但在这里,它却“沉碧海”,意味着晁衡的离去如同明月坠入深海,再也无法归来。这种意象的运用,使整首诗充满了哀婉与无奈的情绪。
最后一句“白云愁色满苍梧”,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悲伤。“白云”象征着高远、纯洁,而“愁色”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沉重与忧郁。苍梧,据传是舜帝葬地,亦有悲凉之意。诗人借此营造出一种天地同悲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哀思。
综上所述,《哭晁卿衡》虽然篇幅简短,但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这首诗不仅是对一位异国友人的悼念,更是对友情、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它让我们看到,在那个充满诗意与豪情的时代,诗人的心灵同样充满了细腻与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