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docx】一、活动主题:
远离欺凌,守护成长——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
二、活动时间:
2025年4月5日(星期六)上午9:00—10:30
三、活动地点:
各班级教室
四、参与人员:
全体在校学生及班主任
五、活动目的:
1. 增强学生对校园欺凌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尊重他人、关爱同学。
3. 提高学生面对欺凌时的应对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4. 营造安全、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
六、活动准备:
1. 班主任提前收集相关案例资料、视频素材等。
2. 准备PPT课件、宣传标语、手抄报模板等。
3. 邀请心理老师或法治辅导员进行现场讲解。
4. 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知识,思考自己在校园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七、活动流程:
1. 开场导入(5分钟)
- 班主任简要介绍本次班会的主题和意义,强调校园欺凌的危害性。
- 播放一段关于校园欺凌的短片或图片集,引发学生共鸣。
2. 认知了解(10分钟)
- 通过PPT展示什么是校园欺凌,包括言语欺凌、身体欺凌、社交排斥、网络暴力等类型。
- 分析欺凌行为的表现形式与常见场景,让学生认识到欺凌不仅发生在“打架”中,也可能以“冷暴力”的方式存在。
3. 案例分析(15分钟)
- 展示几个真实的校园欺凌案例,引导学生讨论:
- 这些行为是否属于欺凌?
- 受害者当时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
- 如果你是旁观者,你会怎么做?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成为欺凌者或受害者。
4. 角色扮演(10分钟)
- 班主任设计一个简单的欺凌情境,由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 演练后进行点评,帮助学生理解欺凌带来的伤害,并学习如何正确应对。
5. 心理疏导与法律教育(10分钟)
- 邀请心理老师讲解被欺凌后的心理反应及应对方法。
- 法治辅导员讲解校园欺凌的法律责任,让学生明白欺凌行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6. 自我反思与承诺(10分钟)
- 学生写下自己对校园欺凌的看法,以及今后如何做一名文明、友善的同学。
- 班主任组织学生集体宣读《拒绝校园欺凌承诺书》,增强责任感与行动力。
7. 总结提升(5分钟)
- 班主任总结本次班会的主要内容,强调“拒绝欺凌,从我做起”。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同学、多传递善意,共同维护校园的和谐氛围。
八、后续跟进:
1. 各班级制作“拒绝校园欺凌”主题手抄报,张贴于教室文化墙。
2. 鼓励学生撰写心得体会,提交至学校德育处。
3.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法治教育课程,持续强化学生防范意识。
九、注意事项:
- 在讨论过程中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和情感,避免二次伤害。
- 教师应保持中立、耐心的态度,引导学生积极表达。
- 对有心理困扰的学生,及时联系心理辅导老师进行干预。
十、活动评价: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学生们对校园欺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和同理心。同时,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信任,为构建平安校园打下坚实基础。
备注: 本教案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内容贴近实际、易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