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原文注释及译文】《伯牙绝弦》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一则关于知音难觅的动人故事,出自《列子·汤问》。全文虽短,却蕴含深厚的情感与哲理,表达了对真正理解自己之人的珍视与怀念。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注释:
- 伯牙:春秋时期著名的琴师,擅长弹琴。
- 善鼓琴:善于弹琴。
- 钟子期:人名,是伯牙的知音朋友。
- 善听:善于倾听、理解音乐。
- 志在高山:心中想着高山。
- 峨峨兮若泰山:高大雄伟的样子就像泰山一样。
- 志在流水:心中想着流水。
- 洋洋兮若江河:浩荡奔流的样子就像江河一样。
-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心中所想,钟子期都能明白。
- 子期死:钟子期去世了。
- 谓世再无知音:认为世上再也没有能理解自己的人了。
- 破琴绝弦:打破琴,断掉琴弦,表示不再弹琴。
- 终身不复鼓琴:从此以后再也不弹琴了。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欣赏。当伯牙弹琴时,如果心中想着高山,钟子期就说:“好啊,高耸巍峨,就像泰山一样!”如果伯牙心中想着流水,钟子期就说:“好啊,浩浩荡荡,就像江河一样!”伯牙心中所想,钟子期都能准确地感受到。后来钟子期去世了,伯牙认为世上再也没有能理解自己的人了,于是摔碎了琴,断掉了琴弦,从此再也不弹琴了。
赏析:
“伯牙绝弦”不仅是一个关于音乐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友情、理解与孤独的寓言。钟子期的离世让伯牙失去了唯一的知己,也让他明白了“知音难觅”的深刻含义。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化中被广泛传颂,成为“知音”一词的来源,也象征着一种超越语言、直达心灵的沟通。
在现代社会,虽然我们拥有更多交流的方式,但“知音”的意义依然不变——它代表着一种彼此理解、心灵相通的关系。愿我们都能遇到那个懂你的人,哪怕只有一人,也足以温暖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