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怕远征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毛泽东同志在《七律·长征》中写下的诗句,短短两句,道出了红军长征路上的坚韧与不屈。而“红军不怕远征难”这六个字,也成为了那段历史最生动的注脚。
1934年,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和“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被迫踏上战略转移的征程。从江西瑞金出发,历经二万五千里的艰难跋涉,穿越了十多个省份,翻越了雪山草地,渡过了大江大河,最终在陕北会师,为中国革命保存了火种。
这一路,是血与火的洗礼,是生与死的考验。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战士没有退缩;面对自然环境的恶劣,他们没有放弃。他们用脚步丈量大地,用信念照亮前路。无论是湘江之战的惨烈,还是四渡赤水的智慧,亦或是飞夺泸定桥的英勇,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不怕远征难”,不仅仅是一种口号,更是一种信仰。它代表着一种无畏的精神、一种坚定的意志。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红军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下来,最终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今天的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不再需要经历那样的磨难。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都应该以红军为榜样,勇敢前行,永不言弃。
长征虽然已经过去,但它所承载的精神却从未消逝。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在时代的洪流中不断奋斗,不断追求,不断超越。正如那句诗所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只要心中有信念,脚下有力量,就没有跨不过的山,没有渡不过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