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公开】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了解《迢迢牵牛星》的作者及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 掌握诗中重点字词的含义,能准确朗读并背诵全诗。
- 初步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表达。
-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思恋之情,体会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情感,掌握诗中运用的艺术手法。
- 教学难点:感悟诗歌中“无言”的深情,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表现方式。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音频资料、教学视频等。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牛郎织女传说的动画片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提问:“你们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吗?他们为什么只能每年七夕相会?”引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迢迢牵牛星》。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
2. 教师示范朗读,纠正发音。
3. 学生齐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4.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初读后的感受,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
(三)精读品析(20分钟)
1. 分句讲解:
-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解释“迢迢”“皎皎”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银河两岸的景象。
-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引导学生结合画面理解织女的勤劳与孤独。
-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分析“不成章”的原因,体会织女内心的痛苦。
-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引导学生思考“清且浅”的对比,体会距离虽近却难相见的无奈。
-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强调“盈盈”“脉脉”的意象,让学生体会那种欲言又止的深情。
2. 小组讨论:
- 诗歌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织女的思念之情?
- 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播放《鹊桥仙》的朗诵视频,比较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 布置小作文:以“如果我是织女”为题,写一段话表达内心的感受。
(五)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中的情感表达与艺术手法。引导学生认识到古诗不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情感的载体。鼓励学生多读古诗,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五、作业布置:
1. 背诵《迢迢牵牛星》,并尝试用现代汉语改写诗句。
2. 观看一部关于“牛郎织女”的影视作品,写下观后感。
六、板书设计:
```
《迢迢牵牛星》
—— 汉乐府
作者:无名氏
描绘织女思念牛郎的深情
情感:忧伤、哀怨、思念
手法:借景抒情、对比、拟人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逐步走进诗歌的世界。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古诗的魅力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