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专题复习一地球和地球仪课件】在初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地球与地球仪是基础而重要的内容之一。它不仅为后续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中考地理考试中常见的考点。通过本专题的复习,同学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运动以及地球仪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一、地球的基本特征
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的天体,但由于自转的影响,其赤道部分略微膨胀,两极稍扁,因此被称为“椭球体”或“扁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公里。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季节变化等。
二、地球的运动
1. 自转:地球绕自身轴线由西向东旋转,周期为24小时,形成昼夜交替现象。
2. 公转: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为一年,导致四季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有助于理解时区划分、日出日落时间、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等内容。
三、地球仪的作用与使用
地球仪是地球的缩小模型,能够直观地展示地球表面的地形、海陆分布、经纬线等信息。它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尤其在理解空间位置、方向和距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经线与纬线: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是平行于赤道的线,指示南北方向。
- 经纬度:通过经纬度可以准确定位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是地理学习中的核心内容。
四、常见知识点梳理
1. 经纬网的应用:利用经纬网可以判断方向、计算距离、确定区域范围。
2. 五带划分:根据太阳辐射的强弱,地球表面被划分为五个温度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3. 时区与日界线: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相邻两个时区相差1小时。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是跨越日期的分界线。
五、复习建议
- 理解概念:不要死记硬背,要结合实际例子理解地球与地球仪的相关知识。
- 多做练习题:通过做题巩固对经纬度、时区、地球运动等知识点的掌握。
- 结合地图与地球仪:利用实物或电子地图加深对空间方位的理解。
六、结语
地球与地球仪是地理学习的起点,也是中考地理考查的重点内容。通过系统复习和灵活运用,同学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并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认真对待这一专题,为未来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