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山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夜宿山寺》;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诗中出现的生字词,积累古诗语言。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中所表达的高远、宁静的意境,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诗意,感悟诗境,掌握古诗朗读技巧。
- 难点:体会“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夸张手法及诗人的独特感受。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古诗配乐朗诵、相关图片资料。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作者李白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出示一幅高山寺庙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在夜晚到过山上的寺庙?你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兴趣。接着引入课题《夜宿山寺》,介绍作者李白,简要讲述他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二)初读感知(8分钟)
1. 教师范读课文,注意语调、节奏,营造古诗氛围。
2.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教师纠正个别字音,如“危”、“尺”等。
4. 分组朗读,互相评价,增强学生参与感。
(三)精读理解(15分钟)
1. 逐句讲解:
- “危楼高百尺”:危楼指高耸的楼阁,“百尺”是夸张的说法,表现楼很高。
- “手可摘星辰”:形容楼高得仿佛伸手就能摘到星星,运用了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手法。
2. 引导思考:
- 为什么诗人会说“手可摘星辰”?这说明了什么?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交流自己的理解,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四)品读感悟(10分钟)
1. 朗读比赛:
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朗读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读者。
2. 配乐朗读:
播放轻柔的古筝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再次朗读,感受诗意。
3. 想象画面:
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站在高楼上,抬头望天,感受那种高远、宁静的意境。
(五)拓展延伸(7分钟)
1. 联系生活:
提问:“你有没有经历过类似‘夜宿山寺’的情景?你当时的心情如何?”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感受。
2. 拓展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李白的其他作品,如《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进一步了解李白的诗歌风格。
(六)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强调古诗的魅力在于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鼓励学生多读古诗,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布置作业:抄写古诗,画一幅《夜宿山寺》的插图,并写一段话描述自己心中的“夜宿山寺”。
五、板书设计
```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夸张手法)
想象丰富
情感真挚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语言积累,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融入多媒体资源,提升课堂的互动性与趣味性。同时,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解读古诗,提升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