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给事宅白牡丹,裴给事宅白牡丹卢...】在唐代,文人墨客常以花为题,寄托情怀。其中,裴给事宅中的白牡丹,便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原题为《裴给事宅白牡丹》,作者虽未明载,但据传为唐代诗人卢纶所作。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白牡丹的高洁与美丽,更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裴给事宅白牡丹”这一题目,点明了诗的背景——裴给事的府邸中,有一株盛开的白牡丹。白牡丹在古代被视为高贵、纯洁的象征,常被用来比喻君子之德或清雅之人。因此,诗人以此为题,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颂,也是对人格精神的追求。
诗中写道: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名花入画栏。
谁把瑶台新雪色,移来玉砌旧霜寒。”
这四句诗,描绘了当时人们争相观赏白牡丹的情景。长安城中的富贵人家,珍惜春天的余晖,纷纷前往裴给事的宅邸,只为一睹这株名花的芳容。诗人用“瑶台新雪色”来形容白牡丹的洁白无瑕,仿佛是从天宫降下的雪片,又如玉砌的台阶上凝结的霜寒,清冷而高雅。
接下来的两句:
“不向东风怨未开,独留素艳在庭阶。
自是花中第一流,人间无地着尘埃。”
则进一步升华主题。诗人借白牡丹之口,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它不因春风未至而抱怨自己未曾开放,而是静静地伫立在庭院之中,独自散发出纯净的香气。这种不争不抢、淡泊名利的品格,正是诗人所推崇的。
最后两句:
“莫道此花无颜色,只缘身在最高处。”
更是将全诗推向高潮。诗人指出,白牡丹之所以显得如此与众不同,并非因为它本身有多艳丽,而是因为它身处高位,远离尘嚣,才显得格外清高脱俗。这也暗示了诗人自身的心境——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保持内心的高洁与坚定。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写,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白牡丹这一意象,诗人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赞美,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如今,虽然裴给事已成历史,白牡丹也早已凋谢,但这首诗却依旧流传千古,成为后人吟咏的对象。它不仅是一首写花的诗,更是一首写心的诗,体现了古人对美与德的追求,也启发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保持内心的纯净与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