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下作,龙门下作白居易,龙门下作的意思,龙门下作赏析(-诗词大全)】在古代诗词中,自然山水常被诗人用来寄托情感、抒发胸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龙门下作》,便是一首借景抒情、意境深远的佳作。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龙门一带的壮丽风光,更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仕途的深刻思考。
“龙门下作”这一标题,直指诗作的地点与情境。龙门,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南,是黄河的重要渡口,也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这里山势险峻,水势浩荡,自古以来便是风水宝地,亦是历史与文化交融之地。白居易在此写下此诗,显然并非偶然,而是因景生情,借景寄怀。
全诗
>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 龙门下作,不觉风尘久,却思归去又迟疑。
> 独行潭底影相随,岸上青山花满枝。
> 欲问前路何处是,烟波万里使人迷。
从诗的内容来看,白居易通过描写龙门附近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诗中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人生方向的迷茫。他站在龙门之下,看着眼前的山水,思绪万千,既想归隐,又难以割舍世俗的牵绊。
“闲坐悲君亦自悲”,开篇即点出一种孤独与哀愁的情绪。诗人不仅是为他人而悲伤,更是为自己而叹息。这种情绪贯穿全诗,使得整首作品充满了深沉的情感色彩。
“龙门下作,不觉风尘久”,这句诗道出了诗人长期漂泊在外、奔波于世事之中的状态。他已习惯了尘世的喧嚣,却也逐渐感到疲惫与厌倦。“却思归去又迟疑”,则表现了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矛盾心理。这种内心的挣扎,正是许多士人在仕途与隐逸之间徘徊的真实写照。
后两句“独行潭底影相随,岸上青山花满枝”,则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诗人独自走在清澈的潭水中,身影随波荡漾,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而岸边的青山与盛开的花朵,则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希望。这样的画面,既是对现实的安慰,也是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两句“欲问前路何处是,烟波万里使人迷”,则将全诗推向高潮。诗人面对茫茫前路,心中充满困惑与迷茫。他不知道自己该走向何方,也不知道未来会如何发展。这种对人生的不确定感,正是诗人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流露。
总的来说,《龙门下作》不仅是一首写景诗,更是一首抒情诗。它通过描绘龙门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仕途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堪称白居易诗歌中的精品之作。
在今天看来,这首诗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不要忘记内心的宁静与追求;在面对人生选择时,要勇敢地做出自己的决定,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