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原文】《范进中举》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所著《儒林外史》中的一个著名篇章,讲述了穷书生范进多年苦读,最终考中举人后喜极而疯的故事。这一情节生动地揭示了科举制度对当时社会的深刻影响,以及读书人对功名利禄的执着追求。
故事发生在明朝末年,范进是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屡试不第,生活艰难。他虽满腹经纶,却始终未能中举。邻居们对他冷眼相待,甚至有人嘲笑他“穷秀才”、“酸儒”。然而,范进始终坚信自己终有一日能金榜题名。
终于,在一次乡试中,范进意外高中举人。消息传来,他喜出望外,激动得手舞足蹈,甚至昏倒在地。家人急忙请来医生,他醒来后仍沉浸在喜悦之中,口中不断念叨:“我中了!我中了!”众人见状,纷纷劝他冷静,但范进已完全被喜悦冲昏了头脑,竟把家中的一切都当成了自己的荣耀。
他的岳父胡屠户原本瞧不起他,见他中了举,立刻态度大变,称他为“贤婿老爷”,并送钱送礼,巴结讨好。邻居们也纷纷前来祝贺,昔日冷眼相待的人如今都成了“亲戚”,唯恐落后。
范进的中举不仅改变了他个人的命运,也牵动了整个家庭乃至邻里关系的变化。这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功名的极度重视,也揭示了科举制度下人性的扭曲与世态炎凉。
《范进中举》通过夸张、讽刺的手法,揭露了封建社会中人们对功名富贵的盲目崇拜,以及科举制度对人性的压抑与扭曲。它不仅是对范进个人命运的描写,更是对整个时代风貌的深刻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