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_周文育原文】周文育,字景德,吴兴郡长城县人也。少孤贫,有志节。年十余岁,便能骑射,性果敢,不拘小节。时天下多事,盗贼蜂起,文育遂结客,自备甲兵,以卫乡里。乡人皆服其义,推为渠帅。
及梁末,侯景之乱,四方扰乱,文育率众从军,屡立战功。后归于王僧辩,为将,甚见亲信。时陈武帝高祖未显,文育与之相知,常共谋议,情好甚笃。
及高祖受禅,建立陈朝,文育以功迁镇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安成郡公。文育性宽厚,善抚士卒,每临敌,身先士卒,士皆乐为之死。尝谓人曰:“吾虽不才,然志在报国,岂可坐视百姓涂炭而不救乎?”
时北齐遣将高孝珩率兵来伐,文育奉命拒之。两军对垒,文育布阵严整,士气高昂。孝珩素闻文育名,欲诱降之,遣使劝降。文育怒曰:“吾受国恩,岂肯降贼!若能胜我,乃真英雄;若不能,徒自取辱耳!”遂奋勇出击,大破齐军,孝珩遁走。
文育既胜,威名大震,朝廷嘉之,进爵为王,赐姓陈氏,改名陈文育,以示殊宠。然文育谦逊自持,不居功自傲,常言:“此皆将士之力,非吾一人之功也。”
后文育病重,上表请辞,高祖悯之,许其致仕。文育卒,年五十五。朝廷追赠太傅,谥曰忠武。其子嗣袭爵,世守其功。
史臣曰:周文育,一代良将也。少怀大志,长立奇功,忠义兼备,智勇双全。虽出身寒微,而能扶危济难,保境安民,实为社稷之臣。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可谓不负其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