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曲智叟亡以应翻译】引发关注。一、文章简介
《河曲智叟亡以应》出自《列子·汤问》,是古代寓言故事中的一篇,讲述的是愚公移山的故事。文中通过智叟与愚公的对话,表达了坚持不懈、迎难而上的精神,同时也批判了那些因循守旧、消极悲观的人。
“河曲智叟亡以应”这一句出现在故事的关键转折点,意为“河曲的智叟无法再回应”,象征着智叟在面对愚公坚定意志时的无力和失败。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
原文 | 翻译 |
河曲智叟亡以应 | 河曲的智叟无话可说 |
其妻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 他的妻子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动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你)要把土石放到哪里去?” |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 众人说:“可以把土石扔到渤海的尽头,隐土的北面。” |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 | 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的三个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筐子把土石运到渤海去。 |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 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他说:“你真是太不聪明了!凭借你剩下的岁月和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都毁不了,又怎么能对付土石呢?” |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 北山的愚公叹了口气说:“你的心太顽固了,顽固得无法改变,连寡妇和小孩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而山却不会增加,为什么还怕挖不平呢?” |
曾不若孀妻弱子 | 连寡妇和小孩都不如 |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子子孙孙没有穷尽 |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 山也不会增加,有什么担忧不能挖平的呢 |
河曲智叟亡以应 | 河曲的智叟无话可说 |
三、
本段文字通过愚公与智叟的辩论,展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愚公代表的是坚持与毅力,他相信只要一代代努力下去,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而智叟则代表现实主义者的消极与怀疑,认为有些事情注定无法完成。
“河曲智叟亡以应”不仅是对智叟无言以对的描写,更是对愚公精神的一种肯定。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敢于坚持、勇于行动。
四、核心思想提炼
项目 | 内容 |
故事主题 | 坚持不懈、迎难而上 |
人物对比 | 愚公(积极) vs 智叟(消极) |
中心句子 | “河曲智叟亡以应” |
启示 | 信念与行动比质疑更重要 |
文化意义 | 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
如需进一步探讨《愚公移山》的现代启示或文化影响,可继续深入分析。
以上就是【河曲智叟亡以应翻译】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