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锰酸盐指数国家标准】高锰酸盐指数是衡量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含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广泛应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及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检测中。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比性,我国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对检测方法、操作流程、仪器设备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以下是对《高锰酸盐指数国家标准》的总结与说明:
一、标准概述
标准名称:高锰酸盐指数测定方法
标准编号:GB 11892-1989(现行有效)
适用范围: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及生活饮用水中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主要目的:评估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程度,为水质评价提供依据
该标准规定了采用酸性高锰酸钾法测定高锰酸盐指数的方法,适用于低浊度、低色度的水样。
二、测定原理
在酸性条件下,高锰酸钾将水中的有机物氧化,根据消耗的高锰酸钾量计算出高锰酸盐指数。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较高、重现性较好的特点。
三、实验步骤简要
步骤 | 内容 |
1 | 取一定体积的水样,加入硫酸溶液和高锰酸钾溶液 |
2 | 在沸水浴中加热一定时间,使有机物被氧化 |
3 | 冷却后,用草酸钠溶液滴定剩余的高锰酸钾 |
4 | 计算高锰酸盐指数值 |
四、关键参数与要求
项目 | 要求 |
水样体积 | 100 mL |
硫酸浓度 | 1:5(体积比) |
高锰酸钾浓度 | 0.01 mol/L |
滴定终点 | 溶液由紫色变为无色(或浅粉色) |
温度控制 | 沸水浴(约100℃) |
操作时间 | 30分钟 |
五、注意事项
1. 水样应尽快测定,避免有机物分解影响结果;
2. 实验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直射,防止试剂分解;
3. 滴定操作需精确,避免过量或不足;
4. 标准溶液需定期标定,确保准确性;
5. 不同水样可能需要调整实验条件,如稀释或预处理。
六、应用意义
高锰酸盐指数作为一项重要的水质指标,能够反映水体中有机物的污染程度。通过执行国家标准,可以实现检测结果的标准化和数据的可比性,为环境监测、水质管理及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七、附:高锰酸盐指数测定流程图
```
水样 → 加入硫酸 + 高锰酸钾 → 沸水浴加热 → 冷却 → 滴定 → 计算
```
通过遵循《高锰酸盐指数国家标准》,能够提高水质检测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保障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
以上就是【高锰酸盐指数国家标准】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