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文言知识归纳】《兰亭集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公元353年(永和九年)所作的一篇散文,记述了他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兰亭雅集活动。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不仅是一篇文学佳作,也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文本。本文将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特殊句式等方面对《兰亭集序》中的文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词类活用
词语 | 活用类型 | 释义 |
齐彭殇为妄作 | 形容词作动词 | 把……看作平等 |
死生亦大矣 | 形容词作名词 | 生死这样的大事 |
足以极视听之娱 | 动词作形容词 | 极其尽兴 |
一死生 | 数词作动词 | 把……看作一样 |
二、古今异义
词语 | 古义 | 今义 |
会稽 | 地名 | 地名 |
群贤毕至 | 全部 | 完全 |
少长咸集 | 年轻人与年长者 | 全体 |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器乐演奏 | 乐器 |
后之览者 | 观看的人 | 观看的人 |
所以游目骋怀 | 用来……的 | 因此 |
三、一词多义
词语 | 义项 | 出处 |
之 | 的 | “会稽山阴之兰亭” |
之 | 往、到 | “足以极视听之娱” |
之 |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后之览者” |
修 | 长 | “茂林修竹” |
修 | 修建 | “况修短随化” |
期 | 约定 | “期在清明” |
期 | 期望 |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
四、通假字
词语 | 通假字 | 本字 | 释义 |
善 | 善 | 擅长 | “善属文” |
不 | 否 | 表示否定 | “不亦悲乎” |
有 | 又 | 表示重复 | “有志者” |
五、特殊句式
句式 | 例句 | 解析 |
判断句 | 死生亦大矣 | “亦”表判断 |
省略句 |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省略介词“于” |
状语后置 |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为状语后置 |
定语后置 | 茂林修竹 | “修竹”为定语后置 |
被动句 | 未尝不临文嗟悼 | “被文字所触动” |
六、常用实词积累
词语 | 释义 |
修 | 长,高 |
会 | 聚会 |
次 | 旁边 |
悟 | 明白 |
善 | 擅长 |
悲 | 感叹 |
期 | 期望 |
始 | 开始 |
之 | 的、往、助词等 |
为 | 是、作为 |
七、常见虚词用法
虚词 | 用法 | 例句 |
之 | 的、往、主谓之间 | “会稽山阴之兰亭” |
以 | 用来、因为 | “足以极视听之娱” |
于 | 在、向、比 |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也 | 表判断或语气 | “死生亦大矣” |
乃 | 于是、就 | “乃不知有汉” |
且 | 况且 |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通过以上归纳,我们可以更清晰地掌握《兰亭集序》中常见的文言现象和语法特点,有助于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以上就是【兰亭集序文言知识归纳】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