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畚什么意思】“箕畚”是一个汉语词语,常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尤其是与劳动、搬运有关的语境中。它由“箕”和“畚”两个字组成,分别指代两种工具,合起来表示一种用于装运泥土、沙石等物品的工具。
一、词语解释
1. 箕:
指的是用竹子或木条编织而成的器具,形状像簸箕,主要用于盛放谷物、垃圾或泥土等轻质物品。
2. 畚:
也称“畚箕”,是一种类似簸箕的工具,但通常比“箕”更坚固,多用于搬运土石等较重的物品。
“箕畚” 合起来,指的是这两种工具的统称,常用于描写古代劳动场景,如挖土、搬石、填坑等。
二、出处与用法
“箕畚”最早见于《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故事,其中提到:“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这句话的意思是:敲打石头,开垦土地,用箕畚把泥土运到渤海的边上。
在古文中,“箕畚”常用来表现劳动的艰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三、总结对比表
词语 | 含义 | 工具类型 | 使用场景 | 出处 |
箕 | 用竹木制成的盛物工具,形似簸箕 | 轻质工具 | 盛放谷物、垃圾 | 古代日常使用 |
畚 | 类似簸箕的工具,更坚固 | 重型工具 | 运送土石、沙砾 | 劳动、工程场景 |
箕畚 | 箕与畚的合称 | 多种工具组合 | 挖土、运土、劳动 | 《列子·汤问》 |
四、常见误用与辨析
- 与“畚箕”混淆:虽然“箕”和“畚”有时可以互换使用,但在古文中有细微差别。“箕”更偏向轻便工具,“畚”则用于重物运输。
- 现代意义:在现代汉语中,“箕畚”已较少使用,更多作为文言词汇出现,常用于文学或历史类文章中。
五、结语
“箕畚”是古代劳动工具的代表词,体现了古人利用简单工具完成复杂任务的智慧。它不仅是一个实用工具的名称,更承载了文化与精神内涵,尤其在“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成为毅力与坚持的象征。
通过了解“箕畚”的含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文内容,也能从中汲取奋斗的力量。
以上就是【箕畚什么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