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是什么意思】“厥”是一个汉语汉字,常见于古代文献和医学术语中。它在不同语境下有多种含义,本文将从字义、词义、中医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字义与词义总结
词语 | 拼音 | 基本解释 | 用法举例 |
厥 | jué | 表示突然昏倒、失去知觉的状态,也指一种病证 | “厥逆”、“气厥” |
厥 | jué | 古代表示“极、最”的意思,如“厥功甚伟” | “厥”为程度副词,表示“极其” |
厥 | jué | 在古文中有时作为“其”的通假字,表示“他的” | 如《诗经》中“厥”通“其” |
二、中医中的“厥”
在中医理论中,“厥”常用于描述一种突然发生的意识障碍或身体功能失调,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类型 | 症状 | 说明 |
气厥 | 突然昏厥,伴有呼吸急促 | 多因情绪剧烈波动导致气机逆乱 |
血厥 | 昏迷不醒,面色苍白 | 多因血虚或失血过多引起 |
热厥 | 高热昏迷,四肢厥冷 | 多见于严重感染或中毒 |
寒厥 | 四肢冰冷,神志不清 | 多因阳气不足,寒邪内盛 |
三、现代使用中的“厥”
在现代汉语中,“厥”已较少单独使用,多出现在书面语或专业术语中。例如:
- 厥者,气之逆也:形容气机逆行,导致头晕、昏厥等症状。
- 厥阴:中医脏腑之一,属肝经,主疏泄。
- 厥阴风动:指肝风内动,可能引发抽搐、眩晕等症。
四、总结
“厥”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汉字,主要在古代文献和中医中使用较多。其基本含义包括:
1. 突然昏倒或失去知觉;
2. 表示“极、最”;
3. 通“其”,表示“他的”。
在现代语境中,“厥”更多地用于医学术语或古文阅读中,日常生活中较少出现。
结语:了解“厥”的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和中医文献。若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厥”字,应结合上下文判断其具体意义。
以上就是【厥是什么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