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古诗虞世南垂緌的意思】《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如下:
>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蝉,实则借蝉抒怀,表达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对自身才华的自信。
一、字词解释
词语 | 解释 |
蝉 | 一种昆虫,常栖于树上,鸣声清脆。 |
古诗 | 指古代的诗歌作品,此处指虞世南的《蝉》。 |
虞世南 | 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杰”。 |
垂緌 | “緌”指帽缨,这里形容蝉的触须下垂,像帽子的缨带一样。 |
饮清露 | 蝉以露水为食,象征其清高、不沾尘俗。 |
流响 | 指蝉鸣的声音。 |
出疏桐 | 从稀疏的梧桐树中传出。 |
居高 | 蝉栖息在高处。 |
声自远 | 声音自然传得远。 |
非是藉秋风 | 不是依靠秋风的帮助。 |
二、诗意总结
虞世南通过描写蝉的生活习性和声音特点,借物喻人,表达了一种高洁、自持的人格理想。他并不依赖外力(如秋风)来提升自己的名声或地位,而是因为自己身处高位、品行高洁,自然能够声名远扬。
三、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诗题 | 《蝉》 |
作者 | 虞世南 |
体裁 | 五言绝句 |
主旨 | 借蝉喻人,表达高洁自持、不靠外力而声名远播的情怀 |
关键词 | 垂緌、清露、流响、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修辞手法 | 借物抒怀、比喻、拟人 |
思想内涵 | 自尊、自重、不依附权势,注重内在修养 |
四、结语
虞世南的《蝉》虽然篇幅短小,但寓意深远,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人格修养的重视。诗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更是成为千古名句,常被用来赞美那些有才德却不靠外力的人。
以上就是【蝉古诗虞世南垂緌的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