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整以暇是什么意思】“好整以暇”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对复杂或紧张的局势时,依然能够保持冷静、有条不紊地处理问题。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文献,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和文化内涵。
下面是对该成语的详细解释与总结: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好整以暇 |
拼音 | hǎo zhěng yǐ xiá |
出处 | 《左传·成公十六年》:“楚子使工尹襄问之曰:‘子好整以暇?’” |
释义 | 形容人做事有条理,从容不迫,镇定自若。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态度或行为,强调在压力下仍能保持冷静和秩序。 |
近义词 | 镇定自若、临危不乱、从容不迫 |
反义词 | 手忙脚乱、惊慌失措、措手不及 |
二、成语解析
“好整以暇”由“好整”和“以暇”两部分组成:
- 好整:意思是整理得井然有序,有条理。
- 以暇:表示有空闲、从容不迫的状态。
合起来就是:在整理事务的同时,还能保持从容不迫的态度。
这个成语不仅用于描述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也常用来形容一个团队或组织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高效与冷静。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 |
工作场合 | 面对突发的客户投诉,经理始终保持冷静,有条不紊地处理,堪称“好整以暇”。 |
生活中 | 家庭聚会中,主人安排得井井有条,宾客们也感到轻松愉快,体现出一种“好整以暇”的氛围。 |
战争或危机 | 在战乱中,指挥官沉着应战,调度有序,展现了“好整以暇”的风范。 |
四、注意事项
1. 适用对象:多用于形容成年人或有经验的人,不适合形容儿童或缺乏经验者。
2. 语气偏正式:属于书面语或较为正式的表达方式,口语中较少使用。
3. 强调状态:重点在于“从容”与“有条理”,而非单纯的速度或效率。
五、总结
“好整以暇”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强调在复杂环境中保持冷静、有条理的能力。它不仅体现了个人素养,也反映了组织管理的水平。在现代职场和生活中,具备这种能力往往意味着更高的专业性和稳定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古文出处,可参考《左传》《战国策》等经典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