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江城子全文】一、文章总结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在密州任知州期间所作的一首词,属于豪放派的代表作品之一。该词描绘了作者在密州出猎时的壮观场景,展现了他豪迈不羁、壮志凌云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建功立业的渴望。
全词以生动的描写和激昂的情感,表达了苏轼对英雄气概的向往与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其语言豪放,意境开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苏轼词作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二、原文及赏析表格
项目 | 内容 |
词名 | 《江城子·密州出猎》 |
作者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
创作背景 | 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苏轼任密州知州时所作。当时他虽身处地方,但仍怀有报国之志。 |
词体 | 《江城子》,词牌名,属双调,上下片各七句,五十五字。 |
全文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内容大意 | 上片写打猎场面,下片抒发豪情壮志,表达自己虽年近半百仍愿为国效力的决心。 |
主要意象 | 狩猎、骏马、弓箭、天狼星(象征敌人或边患) |
情感基调 | 豪放激昂,充满自信与抱负 |
艺术特色 | 意象雄浑,语言刚健,情感真挚,结构紧凑 |
历史评价 | 被认为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他“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追求。 |
三、结语
《江城子·密州出猎》不仅是苏轼个人豪情的写照,也反映了北宋时期文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之作。
以上就是【苏轼江城子全文】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