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渭分明指的是】“泾渭分明”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指泾河与渭河的水色不同,清浊分明。后用来比喻界限清楚、是非分明,也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之间有明显的区别和分界。
一、
“泾渭分明”最早出自《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泾以渭浊,湜湜其沚。”意思是泾水清澈,渭水浑浊,两水交汇时泾清渭浊,界限分明。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事物之间的界限清晰、性质明确,常用于描述人物性格、行为、立场等差异明显的情况。
在现代语境中,“泾渭分明”多用于形容对事物的判断清晰,不混淆是非,也用于强调原则性和立场的坚定。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名称 | 泾渭分明 |
出处 | 《诗经·大雅·文王有声》 |
原意 | 泾水清,渭水浊,两水交汇时清浊分明 |
引申义 | 比喻界限清楚、是非分明;也可形容人或事物之间的差异明显 |
使用场景 | 描述人与人之间、事物之间的区别;强调立场、原则的明确 |
近义词 | 清浊分明、界限分明、泾渭分明 |
反义词 | 混淆不清、模糊不清、不分彼此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褒义,表示判断清晰、立场坚定 |
三、延伸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泾渭分明”常用来评价一个人是否具有明确的原则和立场。例如,在工作中,一个“泾渭分明”的人能够坚持自己的职责,不被外界干扰;在人际交往中,也能保持清晰的边界感。
同时,这一成语也常用于文学作品中,用来描绘自然景色或人物性格的对比,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泾渭分明”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价值判断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情况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区分是非,坚守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