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乐不思蜀的意思】“乐不思蜀”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原意是指刘禅在亡国之后仍然安于现状,不思复国,后来用来比喻人安于现状、乐于享乐,忘记了自己的本分或过去的苦难。
这个成语常带有贬义,用来形容一个人缺乏进取心,只顾眼前的快乐,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和责任。在现代语境中,也常用来提醒人们不要沉迷于短暂的快乐,而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奋斗的精神。
“乐不思蜀”源于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的故事。他在蜀国灭亡后,被俘到魏国,仍过着安逸的生活,不再怀念故国。后人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安于现状、忘却过去、缺乏上进心的人。该成语多用于批评或警示,强调不应沉溺于眼前享乐,而应有远见和责任感。
表格说明: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乐不思蜀 |
出处 |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
原意 | 刘禅亡国后安于现状,不思复国 |
现代含义 | 安于现状、乐于享乐,忘记责任或过去 |
情感色彩 | 贬义 |
使用场景 | 批评、警示、劝诫 |
同义词 | 安于现状、得过且过 |
反义词 | 忧患意识、奋发图强 |
用法举例 | 他整天沉迷游戏,真是乐不思蜀。 |
通过了解“乐不思蜀”的来源与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并在日常生活中避免陷入这种消极的状态。
以上就是【解释乐不思蜀的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