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出处】“此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是一句常被引用的诗句,表达了人与人之间因距离遥远、难以相见的无奈与感慨。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赠汪伦》一诗中吗?其实并非如此。这句话的真实出处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梦李白二首》之一。
一、
“此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这句话的意思是:这辈子恐怕再也见不到你了,就像参星和商星一样,一个在东,一个在西,永远无法相遇。这里的“参”和“商”指的是古代天文学中的两颗星宿,分别位于东方和西方,象征着彼此相隔遥远、无法相见的状态。
虽然这句话常被误认为出自李白的《赠汪伦》,但事实上它出自杜甫的《梦李白二首》。杜甫在诗中表达了对好友李白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友人难聚的现实。
二、表格对比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出处 | 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一(非李白《赠汪伦》) |
| 原文 |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此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
| 作者 | 杜甫(唐代著名诗人) |
| 背景 | 杜甫与李白为挚友,李白因政治原因被贬,两人多年未见,杜甫写下此诗寄托思念 |
| 用意 | 表达对友人深切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相聚不易的感慨 |
| 常见误解 | 误传为李白所作,实为杜甫之作 |
| 文化意义 | 成为表达“难得再见”或“远隔千里”的经典诗句 |
三、结语
“此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虽简短,却蕴含深厚的情感与历史背景。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了古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时代特点。在现代,这句话依然被广泛引用,用于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了解其真实出处,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
以上就是【此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出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