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以全新的视角教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海滨小城》这一课。这是一篇充满诗意与美感的文章,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海滨小城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我在课堂上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首先,在导入环节,我选择了播放一段关于海滨风光的短视频,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大海的魅力。随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享自己去海边游玩的经历。这种贴近生活的导入方式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让他们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部分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难以准确描述自己的感受。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计划提前布置预习任务,鼓励学生搜集有关海滨的知识或图片,从而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其次,在精读课文时,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例如,“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这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和谐之美的赞叹。通过反复朗读与品味,学生们逐渐领悟到了语言背后所传递出的情感力量。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虽然能够找到重点词句,但在阐述其含义时仍显得不够自信。对此,我认为可以适当增加小组合作探究的机会,让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自信心。
此外,我还特别强调了写作技巧的学习。文章中多次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这是值得学生借鉴的地方。为此,我设计了一系列仿写练习,比如将“沙滩像一条金色的地毯”改写成其他形式的句子,以此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从反馈来看,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任务,但也有个别同学存在模仿痕迹过重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打算今后加强个性化指导,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表达方式。
最后,整节课结束前,我安排了一个开放性问题:“如果让你描绘一个理想中的海滨小城,你会怎样做?”这个问题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学生们纷纷发挥想象,有的描绘了一座充满科技感的城市,有的则勾勒出了温馨宁静的画面。这样的活动不仅巩固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总的来说,《海滨小城》的教学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需求。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