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规范农村村委会的财务管理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障村民合法权益,促进村级经济健康发展,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基本原则
1. 合法合规:所有财务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部门的相关规定。
2. 公开透明:定期向全体村民公布财务收支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3. 民主决策:重大财务事项需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方可执行。
4. 厉行节约:合理安排各项支出,杜绝浪费现象发生。
二、收入管理
1. 来源明确:村委会的所有收入包括但不限于财政拨款、集体资产收益、捐赠款项等均需及时入账,并注明具体来源。
2. 票据规范:任何一笔收入都必须开具正规发票或收据,并妥善保存原始凭证。
3. 定期核对:每月末由专人负责与银行对账,确保账实相符。
三、支出管理
1. 预算控制:年初编制年度预算计划,严格按预算执行各项开支。
2. 审批流程:所有支出需经过村主任审核签字后方可报销;超过一定金额(如500元以上)还需报请村民代表大会批准。
3. 票据齐全:每笔支出都应附有正式发票或其他有效证明材料,并详细记录用途、日期等内容。
四、资产管理
1. 分类登记:对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进行分类造册登记,建立台账。
2. 定期盘点: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清查盘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维护保养:加强对公共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延长使用寿命。
五、审计监督
1. 内部审计:设立专门机构或聘请专业人士定期开展内部审计,查找漏洞并提出改进建议。
2. 外部检查:积极配合上级政府组织的各类专项检查活动,如实提供资料信息。
3. 责任追究:对于违反制度规定造成损失的行为,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六、信息公开
1. 公开栏设置:在村委会办公地点显眼位置设置固定的信息公开栏,用于张贴财务报表等相关文件。
2. 网络平台发布: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在官方网站或者微信公众号上同步更新最新财务动态。
3. 反馈渠道畅通:鼓励村民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反映意见或建议,便于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
七、附则
1.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解释权归本村村民委员会所有。
2. 如遇特殊情况需要调整,则须经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生效。
通过上述措施的有效实施,相信能够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农村村委会财务管理体系,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