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有的人》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与情感,力求让学生在朗读、分析和讨论中感受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思考。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我对教学设计、课堂互动以及学生的反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发现了自身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首先,在导入环节,我采用了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以此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这一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学生在回答时较为拘谨,未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创设轻松、开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升他们的参与感。
其次,在文本分析方面,我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对比手法,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等句式,帮助他们理解诗人通过对比所传达的深刻哲理。同时,我也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围绕“什么是真正的生命价值”展开讨论。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有效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不过,在时间分配上仍需优化,部分小组的讨论未能充分展开,影响了整体效果。
另外,在朗读环节中,我鼓励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结合背景音乐营造氛围。这一做法不仅增强了课堂的感染力,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情感基调。然而,由于时间限制,个别学生的朗读机会较少,未来可以考虑采用轮流朗读或录音的方式,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最后,在作业布置方面,我设计了拓展阅读任务,要求学生查找与“生命价值”相关的名人名言,并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一作业不仅巩固了课堂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但从提交情况看,仍有部分学生完成质量不高,说明在作业指导和评价机制上还需进一步完善。
总的来说,这节《有的人》教学让我收获颇丰,也促使我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课堂互动与情感共鸣,努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成长与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