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千人糕》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了解“千人糕”这一词语的含义及其背后蕴含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情境创设、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 培养勤俭节约、尊重劳动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千人糕”的含义,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 难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千人糕”背后所体现的集体劳动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相关图片资料。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千人糕”的相关背景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提问导入:
“同学们,你们吃过蛋糕吗?你们知道一块蛋糕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兴趣。
2. 展示“千人糕”的图片或视频,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千人糕’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2.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带领学生认读并讲解重点词语。
3. 分组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发音,指导朗读节奏。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5分钟)
1. 教师提问引导:
- “千人糕为什么叫‘千人糕’?”
- “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千人糕’的来之不易?”
- “你从课文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2. 小组合作探究:
分组讨论“千人糕”背后的故事,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
3. 全班交流分享:
邀请学生代表发言,教师适时补充、总结。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10分钟)
1. 播放一段关于粮食生产过程的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千人糕”的意义。
2. 开展“我为节约代言”活动,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不浪费食物,尊重劳动成果。
(五)总结升华,布置作业(5分钟)
1. 教师总结:
“千人糕不仅是一块蛋糕,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告诉我们,每一份成果都凝聚着无数人的辛勤付出。”
2. 布置作业:
-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眼中的千人糕》。
- 与家人一起制作一道简单的食物,并记录制作过程。
五、板书设计
```
千人糕
劳动成果不易
↓
团结协作
↓
珍惜资源
```
六、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合作探究和实践体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了“千人糕”的深层含义。今后可在课堂中增加更多互动环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