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于役原文及翻译】在《诗经》众多篇章中,《君子于役》是一首情感真挚、语言质朴的抒情诗,表达了妻子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思念与牵挂之情。这首诗虽短小精悍,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生活的温度,是古代劳动人民真实生活与情感的真实写照。
一、原文
>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 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 昼夜未息,其居也安?其行也劳?
>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二、逐句翻译与解读
1.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君子”在这里指的是丈夫,“役”指外出服役或远行。“不知其期”表示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回来。这句诗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离家时间的不确定感,透露出一种焦虑与担忧。
2. 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曷至哉”意为“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接着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的乡村景象:鸡归巢,羊牛下山回家。这一画面象征着一天的结束,而丈夫却仍在外奔波,进一步突出了妻子的孤独与思念。
3.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如之何勿思”意思是“怎么能不思念呢?”这句话直接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强烈思念之情,情感真挚动人。
4.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不日不月”意为没有明确的时间,日子一天天过去,但丈夫仍未归来。这句诗强调了时间的漫长与等待的煎熬。
5. 昼夜未息,其居也安?其行也劳?
“昼夜未息”说明丈夫一直在奔波劳碌,从未停歇。接下来的两句是对丈夫生活状态的关心与疑问:“他在外住得安稳吗?他的旅途是否辛苦?”体现了妻子的体贴与牵挂。
6.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苟无饥渴”意为“希望他不会挨饿受渴”,这是妻子最朴素的祈愿,也是她最深沉的爱与关怀。
三、赏析与感悟
《君子于役》虽然篇幅不长,但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传达出一位普通女子对丈夫深深的思念与牵挂。它不仅是一首爱情诗,更是一幅描绘古代农村生活与家庭情感的画卷。
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夸张的修辞,却因其真实与质朴而打动人心。这种情感在今天依然具有强烈的共鸣,提醒我们珍惜身边的亲人,理解他们的付出与不易。
四、结语
《君子于役》以其朴素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它让我们看到,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平凡人之间的深情厚谊,才是最动人的风景。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这份对亲人的思念与牵挂,都是人类情感中最珍贵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