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精选范文 >

绘本《安的种子》教学设计

2025-07-05 08:20:55

问题描述:

绘本《安的种子》教学设计,在线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5 08:20:55

绘本《安的种子》教学设计】一、活动名称

二、适用对象

幼儿园中班或大班幼儿(5-6岁)

三、活动目标

1.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绘本,引导幼儿理解“等待”与“耐心”的意义,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 认知目标:了解故事中“安”、“本”、“宁”三个角色对待种子的不同方式,体会不同行为带来的结果。

3. 语言表达目标: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倾听和讲述能力。

4. 行为习惯目标: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有计划、有耐心地完成任务。

四、活动准备

1. 绘本《安的种子》(纸质版或电子版)

2. 与绘本内容相关的图片、道具(如种子、小盆、水壶等)

3. 教学课件(可配图讲解)

4. 幼儿操作材料:画纸、彩笔、贴纸等

五、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一颗种子,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种子是怎么长大的吗?”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对植物生长的认识,激发兴趣。

教师引出绘本“今天我们要一起读一本有趣的书,名字叫《安的种子》。”

2. 阅读绘本(10分钟)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绘本内容,配合图画展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重点讲述三个角色——安、本、宁对待种子的不同做法:

- 安:小心翼翼地种下种子,每天浇水、照料,但没有急着看结果;

- 本:急于看到种子发芽,不断翻土、浇水,结果种子被弄坏了;

- 宁:把种子放在一个安静的地方,不打扰它,最终种子顺利发芽。

3. 讨论与互动(10分钟)

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思考:

- “你觉得谁的做法是对的?为什么?”

- “如果你是安,你会怎么做?”

- “你有没有遇到过需要等待的事情?你是怎么做的?”

鼓励幼儿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给予肯定和引导,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4. 拓展活动(15分钟)

活动一:我是小园丁

幼儿分组进行“种植”游戏,每人领取一颗种子和一个小花盆,模拟绘本中的情景,学习如何照顾植物。

活动二:故事续编

请幼儿根据绘本内容,发挥想象力,续编故事结局,如“种子长大后变成了什么样子?”“安和本、宁之间发生了什么?”

活动三:绘画表达

幼儿用画笔画出自己喜欢的“等待”场景,如“等待花开”“等待朋友”等,并分享自己的作品。

5.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总结绘本的核心思想:“等待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坚持。”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急躁。

布置家庭任务:请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种一粒种子,观察它的成长过程,并记录下来。

六、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设计以绘本为载体,结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通过阅读、讨论、操作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耐心”与“等待”的重要性。活动中注重幼儿的参与感和表达机会,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七、教学建议

1. 教师在讲述时应注意语速和语气,增强故事的感染力。

2. 可根据幼儿的理解水平适当调整提问难度,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

3. 在后续活动中可以结合科学知识,进一步拓展关于植物生长的内容。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