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绘本故事《大卫不可以》教案】活动名称:托班绘本故事《大卫不可以》
适用年龄:2-3岁托班幼儿
活动目标:
1. 通过绘本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2.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规则意识。
3. 激发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兴趣,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活动准备:
- 绘本《大卫不可以》(作者:大卫·香农)
- 故事图片或PPT展示
- 小道具(如玩具、衣服等)
- 轻音乐背景(可选)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用亲切的语气与幼儿打招呼,引导他们坐好,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可以提问:“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做过‘不可以’的事情呀?”鼓励幼儿举手回答,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讲述绘本(10分钟)
教师一边翻阅绘本,一边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内容。重点描述大卫在家中做出的各种“不可以”的行为,如打人、乱跑、吃太多糖等,并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的细节。
三、互动讨论(8分钟)
讲述完故事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导幼儿思考:
- 大卫做了什么“不可以”的事情?
- 如果你是大卫,你会怎么做?
- 我们平时应该怎样做才对呢?
鼓励幼儿大胆发言,教师给予积极的回应和表扬。
四、情景模拟(7分钟)
教师可以组织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模仿绘本中的情节。例如,让几个孩子扮演“大卫”,其他孩子扮演“妈妈”或“老师”,通过游戏的方式加深对“不可以”行为的理解。
五、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强调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同时,可以布置一个小任务,如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看家里有哪些“不可以”的事情,第二天来分享。
活动延伸建议:
- 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在家中也使用类似的绘本进行亲子阅读,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
- 区角活动:在语言区投放《大卫不可以》绘本,供幼儿自由翻阅和讲述。
注意事项:
- 教师在讲述时要注意语速适中,语气亲切,避免过于严肃。
- 对于个别情绪波动较大的幼儿,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安抚。
- 活动时间不宜过长,保持幼儿的注意力集中。
通过本次绘本教学活动,不仅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生活常识,还能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