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张九龄全文】《感遇》——张九龄
在唐代众多诗人中,张九龄以其高洁的品格与深邃的思想著称。他的诗作不仅语言清雅,更蕴含着对人生、仕途、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其中,《感遇》一诗,便是他情感与思想的集中体现。
《感遇》并非一首,而是张九龄所作的一组诗,共十二首,以“感遇”为题,表达了他对时局的感慨、对自身处境的思索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这些诗篇虽多为五言古体,却意境深远,语言凝练,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高与坚定。
在《感遇》中,张九龄常借自然景物抒发情怀。如“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通过描绘兰草与桂花的清香高洁,寄托自己不随波逐流、坚守节操的情怀。又如“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则进一步强调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不需外在的赞誉与赏识。
此外,诗中也透露出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朝廷的关切。他在诗中写道:“幽人归独卧,滞念寄孤鸿。”这句诗表达了他虽身处逆境,仍不忘家国情怀,内心充满忧思。他希望自己的才智能被朝廷所用,但现实却让他屡遭贬谪,心中难免有几分无奈与悲凉。
张九龄的《感遇》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那个时代士人心态的缩影。他虽身处官场,却始终保持清醒与独立,不愿同流合污。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学习与敬仰。
总之,《感遇》一诗,是张九龄心灵的写照,也是他留给后世的精神财富。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应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坚定,做一个有骨气、有操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