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二首其二》原文及赏析】《中秋月二首其二》是唐代诗人苏轼所作的一首诗,属于他“中秋月”系列中的第二首。这首诗以中秋佳节为背景,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时光以及情感的深刻思考。
原文:
> 《中秋月二首·其二》
> 今年明月人同看,
> 何处相思不相见?
> 长空雁影随风远,
> 万里江山入眼偏。
> 举杯邀月共清欢,
> 谁解孤心寄此篇?
> 愿得人间无别离,
> 一宵欢聚胜千言。
诗意解析:
这首诗开篇便点出“明月人同看”,表达的是在中秋之夜,人们共同仰望同一轮明月,但“何处相思不相见?”则引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之情。虽然月亮照耀着每个人,却无法真正拉近彼此的距离,这种情感上的疏离感,正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
接下来,“长空雁影随风远”描绘了中秋夜空中飞鸟的身影,象征着离别与远行,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相思”的主题。“万里江山入眼偏”则表现出诗人对远方景色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后四句“举杯邀月共清欢……愿得人间无别离”,则是诗人借酒寄情,试图通过与月亮对话来排遣心中的寂寞。最后两句“愿得人间无别离,一宵欢聚胜千言”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团圆与亲情的深切渴望。
艺术特色:
1. 情景交融:全诗以中秋明月为背景,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富有哲理的意境。
2. 语言简练:诗句简洁凝练,没有过多修饰,却能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层次。
3.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以及对和平团圆的向往,情感真挚动人。
总结:
《中秋月二首·其二》不仅是一首描写中秋月夜的诗作,更是一首寄托深情、蕴含哲思的作品。它通过中秋这一传统节日,表达了人们对团聚的渴望,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苏轼以平实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充满情感与哲理的中秋画卷,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