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精选范文 >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搭石》笔记

2025-07-10 05:43:00

问题描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搭石》笔记,真的撑不住了,求高手支招!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10 05:43:00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搭石》笔记】《搭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刘鹗。文章通过描写家乡人们在溪边过河时摆放搭石的情景,展现了乡亲们互帮互助、默默奉献的精神,表达了对家乡和普通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一、课文内容概括

文章开头描述了山村中一条小溪,每逢雨季,溪水上涨,村民们就要踩着石头过河。为了方便大家行走,老人们会主动在溪水中摆放石头,这些石头被称为“搭石”。虽然看似简单,但正是这些小小的石头,体现了村民之间的关爱与团结。

文中还提到,如果一个人走在前面,后面的人就会紧跟着走;如果有老人或小孩,其他人也会主动让出位置,体现出一种和谐、友善的生活氛围。

二、重点词语解释

- 协调:配合得当,不冲突。

- 伏下身去:弯下身子。

- 紧贴:紧紧地挨着。

- 默契:彼此之间不用言语就能明白对方的意思。

- 无私:不自私,不计较个人利益。

三、句子理解与赏析

1. “上了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就一定会放下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这句话表现了老年人的细心与责任感。他们不仅关心自己的出行,也时刻为他人着想,体现了高尚的品格。

2. “一行人走得很稳,很快,像轻快的音乐。”

这里用比喻的手法,把人们走路比作音乐,形象地描绘出人们在搭石上行走时的顺畅与和谐,也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默契。

四、主题思想

《搭石》通过描写农村生活中常见的“搭石”现象,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平凡的事物中往往蕴含着不平凡的意义。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构成了人与人之间温暖的联系,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互助、友爱与奉献精神。

五、写作特色

1. 语言朴实自然: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而是用平实的语言讲述生活中的小事,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2. 细节描写生动:如“伏下身去”、“紧贴”等动作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

3. 情感真挚动人:通过对搭石的描写,表达出对家乡、对普通劳动人民的深情。

六、学习建议

1. 多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情感与节奏。

2. 注意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学会仿写。

3. 结合现实生活,思考自己身边是否有类似“搭石”的行为,比如同学之间的帮助、邻里之间的关怀等。

总结:

《搭石》是一篇充满温情的文章,它让我们看到,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微小的善举都值得我们去珍惜与传承。希望同学们在阅读这篇课文后,能够更加关注身边的美好,学会感恩与付出。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