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微笑的魅力】一、活动目标:
1. 情感目标:引导幼儿感受微笑带来的温暖与快乐,学会用微笑面对他人和自己。
2. 认知目标:理解微笑的意义,知道微笑是一种积极的情感表达方式。
3. 行为目标: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使用微笑,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
二、活动准备:
-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不同人面带微笑的场景)
- 魔法镜子(可自制或使用小镜子)
- 小贴纸、笑脸贴纸
- 轻柔的背景音乐(如《幸福拍手歌》等)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猜猜我是谁(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带有笑容的图片,提问:“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他为什么笑?”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想法。接着,教师可以模仿不同的表情(如开心、难过、生气),让幼儿猜测情绪,并讨论哪种表情让人感觉舒服。
2. 情境体验:微笑的力量(10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小朋友互相帮助后露出微笑的动画短片,引导幼儿观看后进行讨论:
- “你看到什么了?”
- “他们为什么笑了?”
- “如果你是那个小朋友,你会怎么做?”
通过互动讨论,帮助幼儿理解微笑不仅能让别人开心,也能让自己感到快乐。
3. 实践操作:照镜子练习(10分钟)
每位幼儿拿到一面小镜子,教师引导他们对着镜子做各种表情,然后尝试做出最自然的微笑。鼓励幼儿说出“我今天想对谁微笑”,并请几位幼儿分享自己的想法。
4. 游戏互动:微笑传递(10分钟)
教师组织一个“微笑接力”游戏:每个幼儿轮流对下一位同伴微笑,同时说一句简单的祝福语(如“你好”、“谢谢你”)。游戏结束后,教师总结:“微笑就像一颗小糖果,吃下去会让人心里甜甜的。”
5. 延伸活动:制作“微笑卡片”(5分钟)
幼儿用彩笔或贴纸制作一张“微笑卡片”,写上自己喜欢的祝福语,送给老师、同伴或家人。通过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善意。
四、活动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感官体验和互动形式,帮助幼儿理解微笑的意义,激发他们表达情感的积极性。活动中注重情感引导和语言表达,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如何用微笑面对生活。
五、家园共育建议:
建议家长在家中也鼓励孩子多微笑,可以在家庭照片墙上贴上孩子的笑脸照片,或者每天晚上和孩子一起回忆一天中让他们开心的事情,共同感受微笑带来的快乐。
备注: 本教案结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注重情感体验与行为引导,旨在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情绪表达方式,为今后的人际交往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