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钟》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不同花卉开放时间的规律。
2. 通过朗读和讨论,体会作者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与生动描写。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善于观察的习惯,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花钟”这一概念,了解不同花卉在一天中不同时间开放的现象,并能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描写花朵的开放时间来表现时间的变化,感受语言的优美与科学性的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过,每天早上太阳升起后,哪些花最先开放?晚上呢?”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观察,引出课题《花钟》。
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花卉的开放时间。
二、复习回顾(5分钟)
回顾上节课所学
- “花钟”是什么意思?
- 课文介绍了哪些花?它们分别在什么时间开放?
- 为什么说“花钟”是大自然的钟表?
三、深入阅读与理解(15分钟)
1. 分段朗读课文,重点朗读描写不同花卉开放的句子。
- 如:“牵牛花在清晨四点左右开放。”
- “昙花在晚上八点左右开放。”
2. 学生分组讨论:
- 这些花为什么会在特定时间开放?
- 你还能想到哪些花?它们的开放时间是什么时候?
3. 教师引导总结:
- 花朵的开放时间与阳光、温度、湿度等自然条件有关。
- 人们根据这些规律,创造了“花钟”,用来表示时间。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情境模拟:
- 教师出示一张“花钟”图,让学生根据时间说出对应的花名。
- 学生尝试自己设计一个“花钟”,并用文字描述。
2. 思维拓展:
- 如果没有“花钟”,我们如何知道时间?
- 除了花,还有哪些自然现象可以用来判断时间?(如:鸡叫、日出、潮汐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
- 了解了“花钟”的含义和原理。
- 掌握了几种常见花卉的开放时间。
- 学会了如何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认识时间。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六、布置作业(5分钟)
1. 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
2. 观察家中或校园里的植物,记录它们的开放时间,并写一段话描述。
3. 尝试用“花钟”的方式设计一个简单的“时间表”。
【板书设计】
《花钟》
花钟——大自然的时间表
牵牛花:清晨4点
蔷薇花:清晨5点
睡莲:上午7点
万寿菊:下午3点
昙花:晚上8点
……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图文结合、小组讨论和情境模拟等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理解力。部分学生对“花钟”的科学原理仍不够清晰,可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补充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