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够准确翻译全文;了解作者王安石的生平及其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体会作者在游历中所体现的哲理思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畏艰难的精神;认识到学习和事业上“志、力、物”三者缺一不可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
掌握文言词汇和句式,理解作者借游记抒发的议论思想。
- 难点:
理解“志、力、物”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作者对人生和治学的态度。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初读感知,疏通文意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你有没有一次旅行让你有了深刻的感悟?请分享一下。”引出课题《游褒禅山记》,介绍作者王安石及写作背景。
2. 整体感知(10分钟)
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正音。初步把握文章结构:游山—记事—议论。
3. 字词讲解(20分钟)
分组讨论,梳理文言实词(如“名”、“道”、“穷”等)、虚词(如“其”、“以”、“而”等)及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判断句等)。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4. 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预习作业:熟读课文,尝试翻译段落。
第二课时:深入分析,理解主旨
1. 复习导入(5分钟)
检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情况,简要回顾课文内容。
2. 文本分析(25分钟)
- 游山部分:分析作者如何描写褒禅山的景色,体会其游山的乐趣。
- 记事部分:理解“华山之阳”“碑文”等内容,体会作者的细致观察。
- 议论部分:重点讲解“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一段,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成就非凡之事,需要坚定的志向、足够的力量和外在条件的支持。
3. 小组讨论(10分钟)
分组探讨:“你认为‘志’‘力’‘物’在今天的学习或生活中是否依然重要?举例说明。”
4. 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文章主旨,强调“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鼓励学生树立目标,努力奋斗。
第三课时:拓展延伸,提升素养
1. 拓展阅读(10分钟)
引入王安石其他作品片段,如《伤仲永》,对比阅读,加深对作者思想的理解。
2. 写作训练(15分钟)
题目:《我的“志”与“力”》
要求:结合自身经历,谈谈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中的目标与实现方式。
3. 总结升华(5分钟)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勇敢面对困难。
四、作业布置:
1. 完成课文翻译练习;
2. 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后感,题目自拟;
3. 预习下一篇文言文。
五、板书设计:
```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一、结构:游山 → 记事 → 议论
二、关键词:志、力、物
三、主题:志坚则事成,勤勉方可致远
```
六、教学反思:
本教案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思想内涵的挖掘,通过多角度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同时,结合现实生活,增强文章的现实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