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绘本教案:好饿的小蛇】一、活动名称:
《好饿的小蛇》绘本阅读活动
二、适用年龄:
小班(3-4岁)
三、活动目标:
1. 通过绘本故事,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2. 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兴趣,感受故事中的趣味性。
4. 引导幼儿模仿小蛇的动作,体验角色扮演的乐趣。
四、活动准备:
1. 绘本《好饿的小蛇》(作者:宫田英子)
2. 图片卡若干(如:苹果、香蕉、葡萄等水果图片)
3. 小蛇头饰若干
4. 背景音乐(轻柔的自然音效或儿歌)
5. 教师提前熟悉绘本内容,准备好提问和引导语
五、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小蛇图片,提问:“小朋友,你们见过小蛇吗?它是什么样子的?它会干什么?”
鼓励幼儿自由发言,激发兴趣。接着引出绘本名字:“今天我们要一起读一本有趣的书,名字叫《好饿的小蛇》。”
2. 阅读绘本(10分钟)
教师一边翻阅绘本,一边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内容。在讲述过程中,适时停顿,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提问:
- “小蛇在做什么?”
- “它吃了什么?”
- “小蛇的肚子变得怎么样了?”
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回答,增强互动性。
3. 游戏环节:找食物(8分钟)
教师展示各种水果图片,让幼儿说说这些水果的名字,并模仿小蛇“吞”下食物的动作。
可以设计小游戏:“小蛇找食物”,请幼儿轮流扮演小蛇,从图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食物,并做出“吃”的动作。
4. 角色扮演(7分钟)
分发小蛇头饰,让幼儿戴上头饰,模仿小蛇走路、吃饭的样子,边走边说:“我是一条好饿的小蛇,我要找食物!”
教师可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对话,如:“你吃了什么?”“你的肚子饱了吗?”
5.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故事内容,提问:“小蛇最后吃饱了吗?它吃了哪些东西?”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如:“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
最后,教师表扬幼儿的积极参与,结束本次活动。
六、活动延伸建议:
1.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相关绘本,供幼儿自主阅读。
2.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复述故事内容,增进亲子互动。
3. 结合美术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好饿的小蛇”。
七、活动反思:
本次绘本活动以趣味性为主,结合了听、说、看、动等多种形式,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有效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感和表达欲望。在今后的活动中,可进一步丰富绘本内容,拓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备注: 本教案为原创内容,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