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食品安全应急预案】为切实保障幼儿在园期间的饮食安全,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等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确保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本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幼儿园食品安全应急预案》。
一、工作原则
1.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始终把保障幼儿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建立由园长牵头、后勤部门具体落实、各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
3. 快速反应,科学处置: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迅速启动应急机制,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4. 依法依规,规范管理: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幼儿园管理制度执行,确保食品采购、储存、加工、分发等环节的安全可控。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
1. 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园长
成员:副园长、保健医生、食堂负责人、后勤管理人员等。
职责:全面负责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协调与决策。
2. 应急处置小组
负责现场处置、信息上报、患者救治、调查分析等工作。
3. 宣传教育小组
负责对教职工和家长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提高防范意识。
三、预警机制
1.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对食堂卫生、食材来源、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等进行排查。
2. 对可疑食品或异常情况及时报告,防止事态扩大。
3. 与当地市场监管、疾控中心等部门保持沟通,获取最新食品安全信息。
四、应急处置流程
1. 事件发现
发现幼儿出现呕吐、腹泻、发热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时,立即报告保健医生并启动应急程序。
2. 初步处理
保健医生对患病幼儿进行初步诊断,并安排隔离观察,同时通知家长。
3. 信息上报
向应急领导小组汇报情况,并按照规定向当地教育局、卫生部门报告。
4. 现场处置
后勤部门立即停止可疑食品的供应,封存相关食品、原料及工具,协助相关部门进行调查。
5. 善后处理
协助医疗机构对患病幼儿进行治疗,做好心理疏导;对事件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五、预防措施
1. 严格把控食品采购渠道,确保食材新鲜、来源可追溯。
2. 加强食堂工作人员培训,提升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
3. 定期开展食品安全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建立健全食品留样制度,每餐保留不少于48小时的样品。
六、附则
本预案适用于幼儿园内所有与食品相关的活动,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园务委员会负责解释和修订。
通过本预案的实施,进一步增强幼儿园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营造一个安全、健康、放心的饮食环境,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