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语和句子。
-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品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人物形象。
- 培养学生分析语言、感悟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聋哑青年专注、执着的精神品质。
- 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坚持精神的敬佩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聋哑青年专心作画的形象。
- 难点: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并尝试在写作中运用。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图片资料。
-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聋哑人作画”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分钟)
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补充并板书关键词:聋哑青年、画鱼、专注、认真。
(二)品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15分钟)
1. 精读段落: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阅读课文第3至6自然段,找出描写聋哑青年动作、神态的语句。
例如:“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都画得栩栩如生;有时又挥笔泼墨,画出一片片水草,仿佛真的在水中摇曳。”
2.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 聋哑青年是如何画画的?
- 他的动作和表情说明了什么?
- 你从这些描写中感受到他怎样的性格?
3. 全班交流: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专注与执着。
(三)拓展延伸,联系生活(10分钟)
1. 教师提问:“在生活中,有没有像聋哑青年一样专注做事的人?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
2. 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感受,教师鼓励学生表达真实想法。
3. 情感升华:
教师总结:“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只要心中有梦想,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写作迁移,学以致用(10分钟)
1. 教师出示写作任务:
“请你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人物,用几句话写出他的动作或神态,表现出他的特点。”
例如:“妈妈总是轻轻抚摸我的头发,眼神里满是温柔。”
2.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3. 邀请几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点评。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
- 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 聋哑青年专注、执着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 布置作业:
- 写一篇短文,描述一个自己熟悉的人,注意使用细节描写。
- 阅读课外文章《小摄影师》,比较两篇文章在描写人物方面的异同。
五、板书设计
```
鱼游到了纸上
——聋哑青年的专注与执着
动作描写:工笔细描、挥笔泼墨
神态描写:全神贯注、一丝不苟
品质体现:认真、坚持、热爱艺术
```
六、教学反思(简要)
本节课通过品读文本、小组讨论、写作迁移等环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的表达与思维训练,提升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