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精选范文 >

心理学名词解释短时记忆

2025-09-24 14:04:33

问题描述:

心理学名词解释短时记忆,在线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4 14:04:33

心理学名词解释短时记忆】在心理学中,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 STM) 是指个体在短时间内存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它是记忆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通常与工作记忆密切相关。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信息保存时间较短,但通过复述或加工可以转化为长期记忆。

短时记忆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记住一个电话号码、理解一段话的内容,或是完成简单的心理任务。它不仅涉及信息的暂时存储,还涉及对信息的初步加工和使用。

一、短时记忆的基本特征

特征 描述
容量 一般为5-9个信息单位(如数字、单词等),受“组块”影响
持续时间 约15-30秒,若不复述则迅速遗忘
编码方式 主要以听觉形式编码(如语音)
功能 用于临时存储和处理信息,支持认知活动
易受干扰 容易被新信息干扰或遗忘

二、短时记忆的相关理论

理论名称 提出者 核心观点
魏斯曼模型 乔治·A·米勒 提出“神奇的7±2”原则,说明短时记忆容量
工作记忆模型 弗雷德里克·巴德利 将短时记忆扩展为工作记忆,包含中央执行系统、语音环路、视觉空间模板等
复述理论 艾宾浩斯 强调复述是维持短时记忆的关键机制

三、短时记忆与长期记忆的关系

短时记忆的信息如果经过深度加工或重复强化,可以进入长期记忆。这一过程称为记忆巩固。反之,若信息未被注意或复述,则可能被遗忘。

此外,短时记忆在认知任务中扮演重要角色,如语言理解、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它与大脑的前额叶皮层和海马体密切相关。

四、提高短时记忆的方法

方法 说明
复述 通过重复信息增强记忆保持
组块 将信息分组,提升记忆效率
注意力集中 减少干扰,提高信息编码质量
联想记忆 利用已有知识建立联系,促进记忆

总结

短时记忆是人类认知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其容量和持续时间有限,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了解短时记忆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进行信息处理和记忆训练。

以上就是【心理学名词解释短时记忆】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