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鼠城狐的成语解释】“社鼠城狐”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在社会中作恶多端、危害百姓的奸邪之人。该成语出自《左传》等古籍,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强烈的批判意味。
一、成语释义
- 社鼠:指在社庙(祭祀土地神的地方)中偷食祭品的鼠类,比喻依仗权势、为非作歹却难以被惩治的小人。
- 城狐:指在城市中横行霸道、祸害百姓的狐狸,象征那些仗势欺人、阴险狡诈的恶势力。
合起来,“社鼠城狐”用来比喻那些仗势欺人、危害百姓的坏人,尤其是那些身居要职却行为不端的人。
二、出处与演变
出处 | 内容 | 说明 |
《左传·僖公十五年》 | “社鼠不可熏,城狐不可捕。” | 原意是说社庙中的老鼠不易驱赶,城中的狐狸不易捕捉,后引申为对权贵阶层中作恶者的讽刺。 |
后世文学作品 | 多次引用此语,如《资治通鉴》《宋史》等 | 成语逐渐演变为对官场腐败、地方豪强的批评用语。 |
三、现代用法与意义
- 常用场合:用于批评官员腐败、地方恶霸或权力滥用现象。
- 情感色彩:带有强烈的贬义和批判性。
- 使用对象:多用于描述社会上某些有势力却不正直的人。
四、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社鼠城狐”的关系 |
贪官污吏 | 指贪污受贿的官员 | 与“社鼠城狐”同属对腐败官员的批评 |
权贵之家 | 拥有权力和财富的家庭 | 与“社鼠城狐”有相似的社会背景 |
鱼肉百姓 | 残害百姓的行为 | 与“社鼠城狐”表达的负面影响一致 |
五、总结
“社鼠城狐”这一成语,不仅是对古代社会不良现象的描写,也反映了人们对正义与公平的追求。在现代社会中,它依然具有警示意义,提醒我们关注权力的正当使用和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社鼠城狐 |
释义 | 比喻依仗权势、危害百姓的奸邪之人 |
出处 | 《左传》等古籍 |
现代用法 | 批评腐败官员或地方恶霸 |
情感色彩 | 贬义、批判性 |
相关成语 | 贪官污吏、权贵之家、鱼肉百姓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社鼠城狐”不仅是一个历史成语,更是对现实问题的一种深刻反映。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识别和抵制不正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