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辰的读音】“十二时辰”是中国古代用来表示时间的一种计时系统,源自古代天文学和历法。它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称为一个“时辰”,并赋予相应的名称和读音。了解“十二时辰”的正确读音,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和古文内容。
以下是对“十二时辰”的读音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
一、十二时辰及其读音总结
1. 子时:zǐ shí
- 代表深夜23点至凌晨1点,是夜半的开始。
2. 丑时:chǒu shí
- 指凌晨1点至3点,也称“鸡鸣”。
3. 寅时:yín shí
- 指凌晨3点至5点,又称“平旦”。
4. 卯时:mǎo shí
- 为早上5点至7点,太阳初升之时。
5. 辰时:chén shí
- 上午7点至9点,称为“食时”。
6. 巳时:sì shí
- 上午9点至11点,又称“隅中”。
7. 午时:wǔ shí
- 中午11点至13点,是太阳最盛之时。
8. 未时:wèi shí
- 下午1点至3点,称为“日昳”。
9. 申时:shēn shí
- 下午3点至5点,又名“哺时”。
10. 酉时:yǒu shí
- 下午5点至7点,是傍晚时分。
11. 戌时:xū shí
- 晚上7点至9点,称为“黄昏”。
12. 亥时:hài shí
- 晚上9点至11点,是夜深人静之时。
二、十二时辰读音对照表
时辰 | 读音 | 时间范围 | 备注 |
子时 | zǐ shí | 23:00 - 01:00 | 夜半,万物沉睡 |
丑时 | chǒu shí | 01:00 - 03:00 | 鸡鸣,天将明 |
寅时 | yín shí | 03:00 - 05:00 | 平旦,晨光初现 |
卯时 | mǎo shí | 05:00 - 07:00 | 日出,生机初起 |
辰时 | chén shí | 07:00 - 09:00 | 食时,进食时间 |
巳时 | sì shí | 09:00 - 11:00 | 隅中,日影偏斜 |
午时 | wǔ shí | 11:00 - 13:00 | 正午,阳光最盛 |
未时 | wèi shí | 13:00 - 15:00 | 日昳,午后时光 |
申时 | shēn shí | 15:00 - 17:00 | 哺时,饭后休息 |
酉时 | yǒu shí | 17:00 - 19:00 | 黄昏,夕阳西下 |
戌时 | xū shí | 19:00 - 21:00 | 黄昏,人声渐歇 |
亥时 | hài shí | 21:00 - 23:00 | 夜深,万籁俱寂 |
三、小结
“十二时辰”不仅是一种古老的时间划分方式,更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与生活节奏。掌握其正确的读音,有助于我们在阅读古籍、学习历史或参与传统文化活动时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表达。
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可以清晰地了解“十二时辰”的具体读音及对应时间,便于记忆与应用。